美丽中国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其中高质量发展是核心目标。为了促进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交流和共享,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生态环境遥感分会与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的“生态环境遥感论坛”于2024年9月26至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盛大举行。论坛以“遥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涵盖了矿山环境、生态环境等多个遥感应用领域。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了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遥感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实践。开幕式由东北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包妮沙主持,多位领导和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遥感论坛在推动遥感应用和创新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生态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刘鸿雁在致辞中指出,生态环境遥感论坛为推动遥感在行业应用做出了贡献,成为交流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朱万成教授表达了对本次生态环境遥感论坛举办的重视,指出论坛将为推动东北大学遥感学科的建设做出贡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达研究员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在辽宁发展取得突出成果,与遥感深入应用的成果密不可分,希望论坛的成果为辽宁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作用;卫征秘书长对生态环境遥感分会提出了希望,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国内外知名平台,为美丽中国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桂林理工大学周国清副校长等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包妮沙主持
刘鸿雁致辞
朱万成致辞
张达致辞
卫征致辞
主会场
在大会报告环节,八位学者受邀发表了深度主旨演讲。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卫征秘书长以“基于空间信息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与实现机制分析”为题,分析了基于生态概念的产品与发展前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善军教授分享了题为“矿山遥感的内涵、进展与挑战”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杜世宏教授带来了“时空大数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监测评估”的前沿研究。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聂洪峰和刘春玲教授级高工呈现了 “生态地质调查进展与生态地质图谱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地质的区域调查方法。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廖楚江研究员的报告聚焦于“高分共性产品与真实性检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李京教授的报告题为“基于遥感技术的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评价研究”,展示了基于区域韧性的生态修复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吕恒教授分享了“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新进展”,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矿业大学秦凯教授以“煤矿甲烷排放卫星地面观测量化研究进展”为题,揭示了大气环境监测的新方向。大会报告紧紧围绕着“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深入交流了人居环境、水质量监控、大气环境保护以及区域韧性提升等多个维度上的遥感技术前沿成果,并全面概述并总结生态产品和矿山环境发展的显著成就与未来趋势。大会报告由刘鸿雁教授与刘善军教授分别主持。卫征作报告
刘善军作报告
杜世宏作报告
刘春玲作报告
李京作报告
吕恒作报告
秦凯作报告
在矿山环境遥感分论坛中,共有15位学者分享了各自在矿山环境遥感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张锦教授的“矿产资源开发综合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刘春玲教授级高工的“综合遥感技术地质灾害识别、监测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孟治国教授的“一种新的微波亮温制图方法及其地质意义”、中南大学杨泽发教授的“顾及尾砂固结影响的尾矿库溃坝风险InSAR评估”、北京帝信科技有限公司赵星涛的“窄带宽多光谱航摄仪在精准遥感中的应用”、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四川省遥感中心)余天彬高工的“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综合遥感技术的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识别监测研究”、江西理工大学李恒凯教授的“类约束注意力的稀土矿区场景典型地物高分遥感识别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遥感中心何卫军主任的“多源多尺度广西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浙江环球星云遥感科技有限公司高国松的《高频次遥感监测云平台的应用展示”、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冀雅琳的“北京系列高分辨率卫星在矿山生态环境及双碳精细化监测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华北理工大学胡小辉副教授的“基于尾矿库复杂背景的植被精细化分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申晋利高工的“InSAR在地表形变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内蒙古遥感中心张海龙高工的“航空电磁探测技术研究及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报告人从矿山环境遥感的识别、监测、评估、制图等提供了学术交流思想,共有70多位学者参加讨论。分论坛由东北大学包妮沙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秦凯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张锦教授和江西理工大学李恒凯教授四位老师共同主持。矿山环境遥感分论坛报告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共有15个报告,分别是南宁师范大学钟仕全教授的“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部湾红树林湿地退化机制分析研究”、桂林理工大学陈建军副教授的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反演和产品真实性检验”、吉林大学王明常教授的 “基于侵蚀分区的东北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吴丕团工程师的 “高分专项广西生态审计服务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应用”、华北理工大学满卫东副教授的 “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河南大学白杨副教授的 “地面臭氧与气象因素复合对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上海沃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孙赜总工的 “遥感数据一键式生产”、齐鲁工业大学陈琛助理研究员的 “基于光学卫星的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地上碳储量遥感监测”、北京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徐胜艳的 “高光谱遥感前沿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中农阳光数据有限公司刘志明的 “空天信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实践”、北京博宇智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沈涛高级工程师的 “雷达遥感技术在城市生命线监测中的应用”、防灾科技学院王秋玲老师的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郑州“7·20”特大暴雨交通影响区域发掘方法”、防灾科技学院李佳乐老师的“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黄淮海平原多干旱类型时空演变及传播规律研究”。分论坛报告从大气、水域、海洋、农田、植被等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遥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内容非常丰富。分论坛由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鸿钧、四川省遥感中心正高工王军主任、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教授级高工刘廷和广西遥感学会理事长侯宪国共同主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报告
在青年论坛中,共有17名青年学者和学生分享了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张艺伟和祝欣荣、辽宁科技大学韩颖老师、河南理工大学李婷婷老师、河南理工大学李毅夫老师、东北大学博士生刘奕彤和雷海梅、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陈方方、朱雨新、王高伦、李俊达和研究生李建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汤燕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王子龙和何云昊,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寇财垚和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何诗雨,分享的内容涉及“基于高光谱遥感的高寒草地功能属性及生物量研究”、“生态干旱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东北地区黑土保护性耕作遥感监测指标反演模型研究”、“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梯度空间异质性研究”、“我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构建与时空变化规律”、“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的干旱矿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分类及特征研究”、“鞍本铁矿区尾矿成分高光谱定量反演模型研究”、“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东部平原湖泊颗粒物组成的影响”、“基于吸收数据的内陆湖泊浮游植物组成反演”、“云南高原湖泊富营养化与入湖营养盐的响应——以滇池为例”、“基于UCLA法的高潜水位地区土壤水分降尺度研究”、“《遥感监测与机理模型耦合的太湖蓝藻水华日内变化研究”、“利用珠海一号高光谱(OHS)卫星影像估算大型富营养化高原湖泊总氮浓度的混合算法”、“油气开发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遥感监测”、“渤海海域长时序SAR溢油检测”、“滩涂扰动对围垦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异的影响”、“基于优化的XGBoost点云与高光谱数据融合树种分类”等方面。青年分论坛由内蒙古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杨景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家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彭望琭、雄安地质调查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郭庆十、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国范教授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扬高工主持并担任优秀青年报告评委。经过评委老师严谨仔细评选、理事会审议,评选出40岁以下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奖”10人,研究生学术报告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4 人、三等奖 7人,获奖名单见文末附录。青年论坛发言
会议举办的间隙,担任了24年生态环境遥感分会秘书长的刘玉机老先生来到会场与大家见面,老先生为生态环境遥感分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与刘玉机老秘书长合影
本次论坛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地理学会、广西遥感学会、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国产卫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实景三维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11家单位协办,并得到了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景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呈现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报告,其数量之多及参会人员的广泛参与,均超越了以往数届,尤为突出的是青年学者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论坛增添了生机与创新气息。此论坛不仅为分会会员构筑了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还极大地激发了与会者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遥感技术为桥梁,共同探索创新发展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附录,获奖名单:
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奖:张艺伟、韩颖、李婷婷、李毅夫、祝欣荣、陈琛、王秋玲、李佳乐、余天彬、张海龙。
究生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刘奕彤、王高伦
究生优秀学术报告二等奖:朱雨新、李俊达、何诗雨、雷海梅
究生优秀学术报告三等奖:陈方方、汤燕杰、王子龙、李建忠、寇财垚、何云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